通知公告
【转】安徽省科协关于印发《“科普安徽”提质行动(安徽省科普为民惠民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转】安徽省科协关于印发《“科普安徽”提质行动(安徽省科普为民惠民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发布人: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   发布时间:2022-01-20   点击次数:1475 次

各省级学会,各设区的市及省直管县(市)科协,各直属基层组织,机关各部室、直属各单位:

       《“科普安徽”提质行动(安徽省科普为民惠民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已经2022年1月14日省科协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科协

2022年1月15日


“科普安徽”提质行动

(安徽省科普为民惠民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21—2025年)》(科协发普字〔2021〕52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科学素质纲要(2021-2025年)的通知》(皖政办秘〔2021〕121号)、《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组织动员全省科协系统认真实施“科普安徽”提质行动,深入实施安徽省科普为民惠民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重要论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主线,以“科普安徽”品牌为引领,以搭建各类科普服务平台为重点,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动力,以构建科普工作与组织建设融通贯通机制为突破,以科普队伍和阵地建设为支撑,构建品牌、平台、改革、机制、队伍、阵地六位一体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把弘扬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放在科普工作的首要位置,为建设创新安徽夯实科学素质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科普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建设更趋合理均衡;以人民为中心,科普为民惠民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优质科普内容供给和智慧化传播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普队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科普示范体系的引领和动员作用进一步彰显;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安徽”品牌影响力、组织动员力和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基本形成,确保完成“‘十四五’时期,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到2025年超过15%”的目标任务。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强化工程

1.构建现代科技馆体系。2023年建成省科技馆新馆。(科普部、科技馆、青少年中心负责)赋权赋能省科技馆承担起全省科技馆体系建设和管理的任务。实现设区的市科技馆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县建设科技馆。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科技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作用,支持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专业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融合协同发展,每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不少于20场次,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不少于400场次。探索建立省域范围内科技馆展教资源共享机制。将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纳入科普场馆建设重要内容。(科普部、科技馆负责)积极参加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建设,促进长三角科普场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积极推进馆校结合,组织开展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科技馆负责)

2.加强科学传播渠道建设。推进街道(乡镇)、社区(村)科普活动室、科普大学、电子科普画廊建设,畅通基层科学传播渠道。鼓励设区市的科协加强与城市公交、地铁等合作,夯实城市科学传播渠道。鼓励电视台、电台、报纸、期刊、杂志以及互联网等媒体增加公益类科技、科普节目的策划和宣传,强化媒体的科学传播能力。鼓励团队及个人利用微信、微博和抖音、快手等,构建数字化科学传播矩阵。加强科学与文化艺术融合,培养打造“科普网红”。推进科普安徽网站软硬件升级改造,提升用户体验。加强老年科技大学和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不断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数字技能和科学健康素养。(科普部负责)

(二)实施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3.加强应急科普工作。加大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的储备和传播,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突发事件状态下,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办公室、科普部、科技馆、青少年中心、服务中心负责)

4.广泛开展群众性示范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大力推进全民绿色低碳行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爱国卫生运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公众科学日、世界地球日等科普宣传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持续打造“科技点亮未来”科普活动品牌。持续开展“科普惠民乡村行”“智爱妈妈行动”“农村少儿爱科学”等,每年每项活动不少于200场次。(科普部、科技馆、青少年中心、服务中心负责)

5.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持续开展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高校科学营等活动,提升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水平,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赛事改革。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科技辅导员培训和各项青少年科技活动。(青少年中心负责)

(三)实施科技资源科普转化工程

6.促进科普产业发展。牵头承办好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持续打造安徽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壮大科普龙头企业,支持科普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建设科普产业园,推动科普与教育、文化、艺术、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实现“科普+”和“+科普”,探索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发展并举的新机制。支持合肥市科普产业联盟发展。(科普部牵头负责)

7.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国家及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鼓励支持高校及大学生积极开展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工作,深化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改革。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科普工作。(科普部负责)加强“科普安徽”平台建设,夯实科学传播网络平台和科学辟谣平台,打造全省科普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科普部、服务中心负责)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科普部负责)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聚焦基层需求,每年开展省科技(科普)志愿服务专家团校园巡讲活动100场次。(科普部、科技馆、青少年中心、服务中心负责)

(四)实施科普队伍建设提升工程

8.加大科普队伍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科普部、科技馆、青少年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微视频大赛、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等评选评优活动。(科技馆负责)将加强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重点支持范围,鼓励各级科协建立信息员激励机制,激发科普信息员活力,为全力推动“科普中国”海量科普资源的落地应用提供支撑保障。(科普部、服务中心负责)以“三长”(基层教育、医疗卫生、农技推广等领域的机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带“三会”(基层教育、医疗卫生、农技推广等领域的学术团体),推进科普与基层组织建设融通发展。(组织部、科普部负责)开展安徽省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组织部负责)

9.做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将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纳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重点支持范围,为深入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等提供支撑保障。建立有关科技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权益维护机制和退出机制。(科普部负责)组织开展市县科技志愿服务队调查登记工作,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负责、市级协调推进、县级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每个县(市、区)原则上不少于一家市级以上学会或高校科协或企业科协对口联系服务。(组织部、学会部、科普部负责)组织开展科技志愿者表扬激励工作,进一步激发科技志愿者的积极性。探索每年由设区市的科协轮流举办全省科技志愿服务交流观摩活动,进一步提高科技志愿者等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工作成效。到2025年,全省注册成立的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超过2万个,注册科技(科普)志愿者超过50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过8万次。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建设,持续打造惠及基层群众的“智惠行动”科技志愿服务服务品牌。(科普部、科技馆负责)

(五)实施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工程

10.强化科普示范引领。积极开展全国及省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创建不少于20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认定不少于40个省科普示范县(市、区)。面向乡镇(街道)、社区(村)、学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开展科普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每年认定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400个。做好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及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科普部负责)

(六)实施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11.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科普部负责)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倾斜和支持力度,为农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科普部、科技馆、青少年中心负责)广泛发动基层群众积极参加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传播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等科普知识。(科普部负责)大力开展科技援疆援藏,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农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科普部、服务中心负责)

12.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发挥省级学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等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广科技小院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为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组织部、学会部、科普部负责)建成50个科技小院。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科普部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科协成立“科普安徽”提质行动领导小组,省科协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机关有关部室、有关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作,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协科普部,机关有关部室、有关直属单位有关同志参加。建立“科普安徽”提质行动联系点制度,加大对科学素质水平较低的设区的市科协的工作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设区的市及省直管县(市)科协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机构,抓好本方案在当地的落实。(科普部负责)

(二)加强考核评价。将各设区的市科协落实本方案情况作为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全民科学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安排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省科普为民惠民行动实施经费等挂钩。(科普部负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调动省内主流媒体开展科普和科学素质工作宣传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安徽公众科技网、安徽科技报、省科协微信公众号、科普安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作用,宣传推广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科普部负责)